【买房小知识】:公摊面积大小对居住有什么影响? |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27 人气:859 |
买房者在购买房屋的时候,比较关心的就是房价的高低以及面积的大小,其实房屋面积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公摊面积,有的购房者对于公摊面积不太了解,所以就不太在意公摊面积的大小,那么什么是公摊面积?那么公摊面积的大小会有什么影响?究竟多大算合适呢? 所谓公摊面积,其实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一套房子,公摊面积实际上是你与邻居共同使用的区域或空间。 具体来看,公摊面积包括公共门厅、过道、保安室、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变电室、设备间等公共部位的建筑面积。那么,对于包括胡先生在内的购房者来说,公摊面积的大小意味着什么呢? 公摊面积低有什么影响 1、购房成本小 对于购房者来说,公摊面积比较低,购房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小,购房者所需要支付公摊部分的钱也就越少,得房率就越高。公摊小的房更加经济、实用,倘若目前资金条件有限,且为自住,考虑购买这类住房还是比较划算的。 2、居住舒适度低 公摊面积太小会影响整体居住舒适度,很多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居住品质为交换条件的:公共设施规模会大幅缩减,公共楼梯、过道、门廊等一般比较狭窄阴暗,长期居住的话,影响生活品质。因此,购房者不应过分追求低公摊率。 由此看来,公摊面积小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是好事,但是过低则有可能伤害到整个小区的居住品质。那么,多少的公摊面积高又是怎么样的呢? 公摊面积高有什么影响 1、购房成本大 公摊面积包括了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等方面,不少楼盘的开发商会着重打造小区内的配套设施,这必然会导致公摊面积的增加。公摊面积越是计入购房者的购房款之内的,但并不会成为购房者的实际使用空间,会无形中就相当于增加了购房成本。 2、居住舒适度高 公摊面积高的房屋居住起来会比较舒适,因为公摊面积大的小区大多都是高品质的楼盘,配有挑高的大堂,宽敞电梯、小区内整体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活动区域广,整个小区会显得十分有档次,带给人的是一种宽敞明亮的视觉生活体验,适合为改善居住条件而追求住宅品质的人群。 公摊面积多少才合理 1、低层住宅 一般7层以下的房子就属于低层住宅,楼层低的房子有些是没有带电梯的,电梯占据的这部分面积也是属于公摊面积的一部分,没有电梯的低层住宅相对公摊面积就会小一些。通常低层住宅参与公摊部分的面积包括外墙水平投影的1/2,楼梯,楼梯间,为住户提供服务的物管用房(热交换站、水泵房、配电室等),这类住宅的公摊率为7-12%。 2、小高层建筑 小高层是稍高于低层住宅的一种建筑类型,一般指的是7-11层的房子,这个楼层高度的房子大多数都是带了电梯的,没有电梯的话,对于住的稍微高一些的住户来说出行简直就是受罪。小高层的公摊面积就稍微高一些了,通常小高层公摊系数在10%-15%之间,而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在15%-20%之间。 3、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类型,高层建筑很好的利用了土地资源,不过高层建筑的公摊面积就更高一些了,高层建筑有电梯及电梯前室占用了空间,也有安全通道楼梯占用空间。高层建筑的特点就是垂直交通,所以还有“管道井”“强电井”“弱电井”等公用设施也构成了很大一部分的公摊面积,所以12-33层的高层住宅公摊率为14-24%。 很多人在买了房子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的房子缩水了,其实所谓的缩水指的就是房子的室内面积除去了公摊面积这部分显得更小了,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非常的明显。 购房者在挑选房屋的时候,要先分清楚自己购买的什么类型的住宅房屋,不同类型的房屋就算购买的相同大小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和室内面积的比例也会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