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看跌房价的人突然多了!救市第一枪正式打响 |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12 人气:452 |
央行最新调查显示,看跌房价的人突然多了。金九变铁九,楼市寒意尽显。行业风向再次生变,救市第一枪已正式打响…… 央行最新报告:看跌房价的人突然多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下季房价,19.9%的居民预期“上涨”,55.8%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2.7%的居民预期“下降”,11.7%的居民“看不准”。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对比数据可以发现一个重大变化! 2021年第一季度房价:23.1%的居民预期“上涨”,53.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4%的居民预期“下降”,12.5%的居民“看不准”。 2021年第二季度房价:25.2%的居民预期“上涨”,52.0%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9%的居民预期“下降”,11.9%的居民“看不准”。 2021年第三季度房价:25.5%的居民预期“上涨”,52.3%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0.0%的居民预期“下降”,12.2%的居民“看不准”。 2021年第四季度房价:19.9%的居民预期“上涨”,55.8%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2.7%的居民预期“下降”,11.7%的居民“看不准”。 2021年前三个季度,看涨房价的人占比越来越多,从23.1%到25.2%到25.5%,但是到四季度,看涨房价的人突然少了很多,占比不足20%,仅19.9%。 另外,看跌房价的人突然多了,占比达到了12.7%。预期今年四季度房价基本不变的居民占比也达到了55.8%,也是近四个季度来的最高。 而被问及未来 3 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购房的占比降至19.2%,这也是近一年来的最低,说明了如今购房者观望情绪较浓。 有城市绷不住了!救市第一枪正式打响 调查数据无疑是市场的真实反映。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国累计发布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已经突破420次,全面刷新历史纪录。 多城土市降温,流拍地增多;房企爆雷,楼盘降价促销;二手房指导价机制出台,严禁乱抬价格……房地产市场寒意尽显,房价上涨的城市越来越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70城最新房价变动数据显示:8月新房46城上涨,4城持平,20城下跌;二手房27城上涨,9城持平,34城下跌。8月新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比7月(51城)少5个,二手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数量比7月(41城)少14个。 严控之下,楼市低迷,有城市绷不住了!东北率先打响了“救市”第一枪! 哈尔滨出台“16条”楼市利好,鼓励买房;沈阳发布购房补贴,最高7万元;长春发布7条重磅政策…… 日前,哈尔滨出台《关于促进哈尔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又称“十六条”,稳定房地产市场。主要举措包括: 吸引人才,大中专以上学历都有购房补贴,最少2万元,最高10万元;放宽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年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允许异地缴存公积金职工在哈购房申请公积金贷款;为减轻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开发企业可按栋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全市普通标准住宅、非普通标准住宅、其他类型房地产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分别按1.5%、2%、2.5%执行。实际用于居住用途的公寓房屋,水、电收费持续执行民用价格标准。意见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沈阳发布《高校毕业生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新修订)》,与此前的政策相比,博士毕业生补贴由6万元提高到7万元,硕士毕业生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本科毕业生和技师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 此外,长春也于8月底发布了7条重磅政策,包括:合理控制住宅用地供应节奏、纾解开发企业资金压力、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人才和农民购房、允许使用公积金组合贷款、加大非住宅去化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抄底时机?选择安全靠谱的房企很重要 旺季变望季,传统的楼市金九变成铁九。房企以价换量,楼盘降价促销战硝烟四起。 随着楼市回归平静,买房人是否迎来了抄底时机?当下买房应该注意哪些?楼市狂热阶段,留给买房人思考的机会不多,但如今可以深思熟虑,好好挑选了。 对于想购买新房的人来说,选择安全、靠谱的房企至关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否顺利拿房以及拿到手的房屋质量。 在“三道红线”的限制下,如今爆雷的房企很多。不确定房企的基本情况,可以上网查一下它的背景,比如负债情况、有无债务违约、有无项目停工维权、公司延迟发薪停薪等。有条件首选绿档房企,比如招保万金中华龙等。 对于想购买二手房的人来说,注意不要当接盘侠,小心高位站岗。二手房指导价机制的出台,严打房主跳涨价格,很多区域二手房已经开始降温;二手房中的学区房,更是被高层点名,严禁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部分城市也已经针对学区二手房升级了限购,不要再盲目追捧了。 摆正心态,房价大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住不炒,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选套核心地段优质资产,提升居住体验,才是接下来需要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