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评估天源评估
合肥购房模式又变了!首个“职住平衡”试点来了!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0-12    人气:537
 

合肥首个“职住平衡”试点来了!

10月9日

根据合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推进

开发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会议精神

合肥首个“职住平衡”试点来了!

合肥高新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登记摇号销售时,在提供不低于30%比例房源优先用于刚需人群购房后,将同时提供不低于总房源30%比例的房源用于园区重点产业职工购买居住。

据了解,高新区是合肥市首个职住平衡试点区域。

1在合肥率先开展职住平衡试点

在高新区范围内,出让的住宅用地及新取得预售许可证的住宅楼盘中,在提供不低于30%比例房源优先用于刚需人群购房后,要同时提供不低于总房源30%比例的房源用于高新区职住平衡试点工作。

这意味着,高新区将有至少60%的房源用于刚需和园区职工购买,这将极大地改善园区居民、职工的居住条件。

如今按照新的《通知》,以后高新区范围内新房登记摇号销售时,需要在剩下的70%名额中再拿出30%给与满足职住平衡要求的购房者。因为目前细则暂时还没有发布,假设职住平衡在摇号流程中与刚需相同,整个流程就变成了100套房源中,刚需拥有30%的购房资格名额、职住平衡拥有30%的购房资格名额、最后未摇中的刚需 职住平衡 满足限购条件的普通购房者占据40%购房资格名额。

2职住平衡试点主要集中在战新产业

享受“职住平衡”试点购房条件的重点产业包括:工商税务关系在高新区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光伏及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创意文化产业和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

购买人员应同时满足“具有合肥市购房资格”“在上述重点产业单位工作,连续在高新区缴纳社保满1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在高新区无自有住房”等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产业企业、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职工只享受一次试点购房政策。

3购房采用摇号方式

职住平衡试点按申请、初审、复审程序进行。符合上述条件的购房者首先需要向其所在单位申报,再由其单位根据产业类别向高新区分管部门报备接受审核。

其中区经贸局负责对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家电和智能家居、高端装备制造、光伏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社会事业局负责对创意文化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投促局负责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生态环境局负责对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半导体中心负责对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提供的申请登记进行初审;

区科技局负责对创新型科技研发机构进行初审。

以上部门初审合格后报高新区职住平衡试点领导小组统一复审。

购房则采用摇号方式。首先由刚需购房人进行选房资格摇号,再由高新区重点产业企业职工购房人进行选房资格摇号,高新区重点产业企业职工购房人在本类别选房资格摇号未中的,可参与普通购房人类别选房资格摇号。

若高新区重点产业企业职工购房人少于总房源数30%,所有购房人直接获得选房资格。登记购房人、摇号选房人、合同签订人须保持一致,不得变更。

咨询电话

4金鹏麓山院或将成为首个试点楼盘

大家都知道金鹏麓山院9月16日拿到了2栋低密度多层的销售许可证,按照规定10日内必须进行摇号登记,截至目前还未有任何消息。

近日有网友在12345网站上咨询房产局,官方得到的回复是:因高新区即将出台购房新政,导致金鹏1、2号楼虽然已取得预售许可,但暂未公开登记。

图源:微博@合肥班长

从高新区目前的登记情况来看,金鹏或成为新政后首个开展职住平衡试点工作的楼盘。

5什么是职住平衡?

职住平衡这个规划概念最早是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的思想,就业和居住平衡分布,使居民的“工作就在住宅的步行距离之内”。到现代以后基本内涵是:职住平衡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即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居民的职住、通勤问题在城市规划中变得愈发重要,也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城市结构、空间绩效和运行成本。而联系职和住之间的通勤支撑,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感。

说白了就是鼓励在就业区域买房,减少通勤时间,减少社会公共资源的占有。

北京在2016年的两会上首次阐述了“职住平衡”下的房地产政策方向。所谓“职住平衡”,不是住在郊区,去城区工作,来回往返;而是工作和居住都在郊区新城,减少钟摆式的潮汐交通,以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并且发布了当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每年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超过7972元,成为全国因交通拥堵损失最大的城市。

而在今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在住房方面,草案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其中就提到了职住平衡这个重要举措。

广州在5月首发了职住平衡指标体系,城市更新五年计划完成后,广州市将达成的主要目标包括:职住平衡指数平均达到0.41,即典型商圈平均可满足30分钟通勤圈内41%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需求,30分钟通勤圈内其他分散就业岗位可满足10%以上适龄就业人口就业需求,即50%以上的适龄就业人口可保障30分钟通勤。

7月杭州发布的《关于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专项计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选择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等特定区域开展“职住平衡”试点,优先保障户籍和工作在本区域的居民购房需求。探索研究特定区域购房政策,制定特定区域的差异化购房措施。

近日,《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选取了42个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呈现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画像。

“平均通勤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通勤时耗与城市的面积、交通拥堵程度等有关,同时也受到职住分离程度的影响。《报告》指出,不考虑就业差异与人的选择,在既有职住布局条件下通过交换就业地,在理论上能够实现的最小通勤距离,是城市职住空间布局匹配的测度,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平衡性越好。

数据来源:《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合肥的平均通勤距离7.2千米,平均通勤耗时34分钟,高新是合肥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如果可以在高新区率先试点,对于人才引进必然是有利的政策。

如果从城市模式上、本底模式上做根本性改变的话,就是把一个长出行的、职住不平衡的地区,切出一块块做职住平衡示范区,基本做到短出行状态。

6传递了什么信号呢?

1、合肥再次出台卖房新规,先由高新区试点,后期推广全市的可能性非常大。

2、有效保障在职人员,于这类购房者而言,是巨大利好。

在高新区就业的人才,可以拥有优先选择权,买到房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3、首付比例情况,尚未明确

通知中,并未明确30%用于职住平衡的房源,首付比例如何界定,想来后来政策细则会相继出台。

4、打压投资客

对于投机炒房的客群而言,选择空间再次被压缩。

结语:职住平衡作为未来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此前虽已形成普遍共识,但并未有相对明确的实行标准。合肥先行一步构建职住平衡试点,对同类型城市优化功能、改善布局和升级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全新参考。

天源评估
扫一扫·了解更多 扫一扫·了解更多

联系我们 电话:0551-65605707、65605708
传真:0551-65605709
地址:合肥市蒙城北路73号天源大厦
备案号:皖ICP备11015939号
皖公网安备:34010302001869号
Copyright  2021  安徽天源价格房地产土地评估经纪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