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50强房企拿地额减少近2万亿元 投资意愿降至5年最低 |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1-17 人气:387 |
土地储备是房企发展的储备资源,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市场份额。但在资金链普遍受到冲击的2022年,投资拿地的房企几乎集体选择了谨慎沉默的态度。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2022年销售榜前50名房企总拿地支出约1.04万亿元,比2021年(拿地支出2.94万亿元)减少1.9万亿元,同比下降64.8%;其中,14家房企一幅地块未拿。 房企投资意愿降至五年来最低点,近四成百强房企暂停年度投资;土地市场已经成为国企、央企、地方城投的竞技场。 据中国中心医院统计,2022年拿地金额百强企业中,央企和国企占比53%,地方城投平台占比32%,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6%,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26%和1%。民营房企仅占9%,同比下降35%。 地方榜单前10席中,有8席被央企和国企夺得,如保利发展(行情60048,诊股)、华润置地、中海地产、万科、招商蛇口(行情001979,诊股)、建发地产、越秀地产、法华股份(行情600325,诊股)。 保利年销售金额位居全国第二,比第三名万科多371亿元。在2022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新上任的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承认,2022年是这个行业30年来最特殊的时期。“至少我们可以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自己。” 百强房企拿地跌入谷底 在规模之争白热化的前几年,销售榜前100的房企,每年都在土地市场拿下50%左右的地块。然而,这种情况在2022年发生了改变。 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2年,百强房企拿地占全国土地总成交量的比例降至34.3%,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为0.18,不仅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2017年也仅达到1/3水平,相比2021年几乎下降了50%。拿地意愿其实已经跌到谷底了。 拿地与销售的比率就是拿地支出与销售金额的比率,拿地金额决定了企业未来能卖出多少房子。根据监管规定,拿地与销售的比例不得超过0.4,即拿地金额不得超过年销售额的40%。 各梯队房企拿地与销售的比例都在下降。 销售榜单中,TOP10房企的拿地销售比从2021年的0.29降至2022年的0.22,TOP11~20房企的拿地销售比从2021年的0.27降至2022年的0.19。这两个梯队的变化都比较小。也可以认为,龙头房企大多拿地支出相对稳定,受大环境影响较小。 也有例外。2022年,碧桂园实现销售额4643亿元,但拿地支出仅为93.5亿元,2021年拿地支出为2063.1亿元;拿地与销售之比从2021年的0.27下降到2022年的0.02。 金地(行情600383,诊股)的抢地动作也明显收缩。2022年,金地实现销售2218亿元,拿地75.6亿元,2021年拿地588亿元;拿地与销售之比从2021年的0.21下降到2022年的0.03。 销售榜TOP21~30梯队房企拿地收缩最为明显,拿地金额同比下降88%。2021年,这个梯队房企是拿地积极性最高的梯队,拿地与销售比为0.31。然而,正是因为 美的地产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王在年中业绩会上表示,美的地产于2021年9月启动合作项目并购,2022年上半年完成17个项目的股权交易,交易方涉及花样年、雅居乐、等企业,新增股权价值62.9亿元。“2022年下半年,投入土地加法的精力会少一些,投入合作项目的精力会多一些。” 新增土地货值哪家强? 头部房企依然是土地市场的霸主。 柯睿数据显示,2022年,百强房企新增土地价值的51%集中在前10家房企,超过一半;20%集中在TOP11~20房企;20强房企新增土地总价值达到72%。这意味着未来商品房70%的市场份额仍然牢牢掌握在TOP20房企手中。 由于房企普遍收缩投资预算,在总价和价值较高的核心一二线城市出现了“有余而不足”的局面,只剩下龙头房企“手中余粮”,因此市场优质土储资源更多集中在头部房企。 2022年拿地金额榜单中,前10名分别被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万科、滨江集团(行情002244,诊股)、招商蛇口、建发地产、绿城中国、越秀地产、法华股份夺得,均在销售榜前20名。 其中,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中海地产作为大型央企,拿地和卖地比例均在0.3以上。地方国企中,建发地产、越秀地产、法华股份在深耕城市拿地积极。 民营房企中,滨江集团等区域房企表现突出。2022年,滨江集团拿地金额达785.2亿元,同比增长22%;卖地比例达到0.59,布局几乎全部位于杭州。 据克而瑞统计,2022年拿地金额前100名中,有16家央企拿地超过6000亿元;地方投资公司虽多,但拿地金额只有3000亿左右。 从新增土地价值来看,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占据榜单前三名。2022年,保利发展以2240亿元的增加值位居榜首;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紧随其后,分别新增价值2219亿元和1584亿元;2022年,10强企业新增价值总额为1.38万亿元,占百强企业的34.8%。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底一系列融资政策利好的推动下,2022年12月土地市场出现“翘尾”迹象。仅12月份,50家代表性房企合计拿地同比下降63.7%,但环比上升92.1%。主要原因是2022年11月拿地金额最低,但也提振了房企信心。 但大部分房企的资金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在销售端尚未见底之前,房企拿地态度仍将谨慎,土地市场分化仍将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