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浩志:房企有钱买地 就别指望房价还会降 |
来源: 发布日期:2012-10-10 人气:993 |
??? 房价是否已到底部?
开发商有钱了,就不会再以价换量? 年初各大开发商还奉行“少拿地、现金为王”,到了第三季度,房企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9月份仅半个月龙头房企就花上百亿元购地。积极买地背后,是开发商逐渐宽松的钱袋子,部分房企高调宣布,提高公司全年的销售目标。于是,有开发商高调宣称,预计明年房价将开始大涨。尤其是美联储决定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 E 3,多位经济学家预警,在通胀压力下将产生新一轮房价上涨压力。网友不禁感叹,生活还真是杯具,始终赶不上高企的房价。不过,开发商资金负债率依然偏高,市场依然面临高库存,当前购买力仍以刚需为主,价格不到位,观望情绪就会依然存在。 房企掀买地潮 近期刺激市场神经的,是大开发商积极入市买地。 如果说,年初各大开发商还奉行“少拿地、现金为王”的策略,那么到了第三季度,开发商则逐步放开拿地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密集圈地。9月11日,万科以15.8亿元竞得广东顺德一地块,溢价率14.38%,成交楼面价3488元/平方米,成为顺德新地王。据统计,自今年7月起,万科在土地市场上的投入已超过125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全国土地成交款达到4800亿元,虽然同比依然下跌,但8月单月的成交额环比增长95%。土地市场的回暖迹象在9月份表现更为突出,截至9月上旬,万科、中海、华润、绿地等房企巨头累计新增储备土地达上百亿元。 地方政府加大推地力度,很多属于“物美价廉”,增强了企业拿地意愿。从8月下旬开始,众多城市密集推地,北京、上海、杭州、温州、武汉、石家庄、厦门等所推出的土地数量之多、面积之大近几年来均不多见,且出让地块多以底价或低溢价成交,与往日动辄高溢价成交的盛景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开发商积极响应,也在于货币政策和销售火热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前期降价策略使得销售持续好转,资金实力增加,开发商急于进行战略部署。 上半年销售好 很明显,房企现金流得以改善。从1-8月房企业绩来看,表现突出的是万科、中海、保利、恒大等四家房企,销售额均已超500亿元,其中万科以842.8亿元的业绩领先,中海地产和保利地产则分别以832.8亿港元(合人民币679.4亿)、678.69亿元的业绩紧跟万科,有望年底冲刺千亿元,如此算来,今年千亿俱乐部有可能从1个扩容到3个。 有了上半年的业绩做定心丸,部分房企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高调宣布,提高公司全年的销售目标。中海将全年的销售业绩调高至1000亿港元,因为前7月累计销售额已达752.6亿港元,相当于完成了原定的800亿港元销售目标的94%。 华润置地主席王印在集团中期业绩报告会上也表示,三季度末会视销售情况,调整之前4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世茂地产上半年销售额达225亿,同比增长约五成,也将销售计划从307亿元调整为350亿元。 可以看出,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上半年房企“以价换量”的营销策略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价换量动力何在? 纵观上半年,万科、富力等房企的销售均价环比均出现明显下跌。2、3月份,保利地产和招商地产先后启动了全国性的降价活动;中海的降价销售在去年年末已经展开,今年其地王项目———中海紫御豪庭贴近成本出售更是将“以价换量”推至高潮。可以说,“以价换量”是上市房企上半年的普遍策略。 随着资金链的改善,有钱买地的房企是否还有以价换量的动力?最后几个月,房企是加速冲刺还是提前收官?“开发商对未来楼市的信心增强了,普遍对2013和2014年的楼市持乐观态度。”广州同创卓越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卓文认为,从9月到12月,龙头开发商将开始新一轮的买地行动,而对购房者而言,这未必是个好消息。因为有钱买地的公司不会再降价。 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也认为,开发商未来选择主动降价促销的可能性不大。早在二季度已经陆续放弃以价换量策略,尤其中心城区楼盘甚至上调房价。四季度定价策略显然以销售速度来确定价格,只要能保持一定的成交就不会下降。另外,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中国楼价将面临新一轮涨价压力。 尽管压力存在,也有专家认为,开发商定价还是求稳为主。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分析认为,调控不放松,很难判断政策不会加码,如果反弹厉害就有可能出台新政策,如南京最近发布了限涨令;另一方面,销售回暖并不代表销售多火爆,未来半年时间仍然会以消化库存为主要任务,开发商不敢轻言放弃促销。在不明朗的经济环境下,快速回笼资金应对调控,和继续拿地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劣势分析 负债率仍偏高 未来信贷政策的走向对楼市影响很大,尽管央行货币政策一再定调微调,但8月份C PI反弹再加上油价上涨等因素,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非常谨慎。 开发商现金流比过去充裕,但是港股房企在资产负债率的改善方面表现得并不明显。根据W ind的统计数据,在已经公布中报的64家地产公司中,有42家长期贷款余额增加,合计共增加493亿元。同时,地产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所下降,样本数据显示,93%的公司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 A)与付息债务比率有所下降。 负债率仍处于高位,很多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0%至80%。有媒体报道,银监会已警惕开发贷风险上升,如果银行估计开发商在偿还12个月内到期的贷款面临困难,银行须要求开发商增加抵押品,或者出售项目、股权等。 以华润置地为例,去年公司的净负债率为73%,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努力,该指标回落至66.3%。但公司目前债务总额仍为657亿港元,未来一年期有息负债占比28%。辉立证券报告显示,2013年由于投资物业的大量资本支出计划,将导致华润置地的净债务权益比率难以明显下降,维持在60%以上。 四季度销售压力大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8月13日,包括万科、中海和招商等龙头房企在内的34家房企发布的上半年半年报显示,其库存合计5268.57亿元,与年初余额相比增长8.1%,净增395亿元。以保利为例,1-8月总共销售了678.69亿元,预计下半年的货量可能超过600亿,但是否会大幅推出,还取决于当前市场的销售情况。 房地产企业的库存总量仍然呈增势,据Wind数据,2012年中期房地产企业库存为14044.69亿元,为A股最高;另外,房地产行业库存周转率(整体法)为0.09,为A股最低;其周转天数为1883.76天,为A股最高。 在广州,世联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十区二市下半年推出货量主要集中在9、10两个月,推货量达2.2万套,占整体下半年供应的一半,大户型(120平米以上产品)与非大户型产品比例总体为3:7,今年4、5月整体供应大户型与非大户型比例为2:8,整体结构性供应明显,大户型走量压力较大,库存上升概率增加。 在这一阶段,房价上涨的底气主要来自于刚需,但库存决定了房价的走势依然在盘整阶段。 市场承受力有限 前三季度,大部分城市成交量持续回升,购房者入市心态比较积极。在此情况下,不少开发商已经做出了缩小优惠幅度,甚至回调价格的举动。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截至2012年8月3日,广州在售项目一共有321个,8月推出优惠措施的项目有145个,优惠占比为45.17%。优惠楼盘比7月份减少5.14%,这也是优惠楼盘数目6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的下跌。除了花都、增城、萝岗外,其余区域的优惠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少老荔湾的尾货盘以及部分的芳村较新盘都取消了优惠折扣。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甚至认为,“明年3月份之前,房价会出现暴涨”。然而,市场没有开发商预期乐观。从广州近期开盘的项目来看,仍然以较大优惠吸引客户,实际定价低于吹风价,来引导市场消费。前三季度全国70大中城市销售价格的变动像一条波浪,有起有落,并没有完全呈持续上涨态势。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房价持续数月的上涨后,购房者就会再次观望,在限购不放开的情况下,购房需求仍以首套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为主,房价上涨后,购买力就被削弱了。 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认为,购房意愿是有弹性的,通胀压力下如果涨价反而会刺激出手。满堂红市场部分析师肖文晓则表示,从一线反映的情况来看,影响消费者的关键因素还是价格,如果达到心理预期就会出手,如果高出则会观望,买房的可选择性还是比较多。 ????来源:北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