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增速跑不赢房价 合肥买房大军“年轻化” |
来源: 发布日期:2012-12-24 人气:755 |
核心提示:据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合肥购房大军已经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刚刚踏出校门或者还未踏出校门的年轻人,都早早的置下了房产,过早成为房奴。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日前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合肥市区大学毕业5年内的年轻人自有住房率达25%,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为10%。似乎合肥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买房了,事实并非如此,不少年轻人实际是“被迫买房”。出于对房价上涨的担忧,他们或是无奈啃老,或是因此背上沉重的还贷负担。 “一方面市民的住房观念要改变,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向年轻人提供更为丰富的住房保障政策,让他们更有信心。”有专家这样建言。 趋势:购房者日益年轻化 “单从调查结果上看,合肥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爱买房。”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朱德开表示,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合肥。随着房价的上涨,近年来各地的购房者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 由于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并未完善,基于房价上涨预期明显,很多人都有“迟买不如早买”的心理。而我国社会一直存在“有房才有安全感”“安居才能立业”的传统观念,房产成为不少年轻人结婚不可或缺的硬件。近十几年来,我国家庭呈小型化趋势,子女成年后各立门户,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流动人口在城镇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使购房需求更为强劲。加上受投资渠道单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越不买越买不起”“房子是可靠的投资产品”的心态,购房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单从调查结果上看,合肥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爱买房。”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朱德开表示,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合肥。随着房价的上涨,近年来各地的购房者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 隐忧:买房成不可承受之重 而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楼市形态,年轻人购房不意味着其购房能力的提升。大部分年轻人之所以有购房能力,大多是源自父母的帮助。有的大学生甚至还没毕业,家长就急着为其购置房产;有的年轻人还没有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被迫加入了“买房大军”,背上沉重的还贷负担。 “他们把大部分工资用于供房而缺少储蓄,在职业选择、子女养育、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导致整个人生安排不够合理。”合肥学院凌斌老师表示,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没有好处,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说也不是好事。相关统计显示,国外购房者平均年龄方面,美国是30岁以上,英国比利时为37岁,德国日本为42岁。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没有被高房价逼得心慌,没有为住房发愁,没有通过炒房来积攒财富,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背着行囊闯天下,有更多的精力去探索去发明去创新,比驮着包袱的中国青年走得更远。 声音:住房保障政策需完善 “刚上班有集体宿舍,政府有公房可以租,年近30岁买套小房,人到中年之后能买得起改善性住房。如果能实现这样的住房选择,我也不会急着买房。”合肥白领小张说,国外的年轻人不着急买房,背后是完善的住房政策体系支持。而凌斌则表示,年轻人先租房后买房,先小房后大房,住房观念的完善,需要政策的保障以及社会环境的引导。 比如新加坡政府推行的是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政府造房子提供给公民和永久居民。而日本也以强有力的政策来保障年轻人的住房。比如所有的大公司,首先都要有自己的宿舍,如果没有住宅的话,在工资里头一定有一部分关于住房的补贴,这个补贴额还相当大,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达到住房租金的50%。 另一方面,在美国等地,住房需要缴纳较重的房产税,房产持有成本成为购房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人们购房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尝试:公租房未来或可出售 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所孔令刚表示,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更多倾向于低收入群体,而对于新就业大学生等夹心层群体,除了少数地方探索限价房政策外,基本以公租房为主流形式。而在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上,政府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形态。 据了解,限价房是一种限价格限套型(面积)的商品房,又称限地价、限房价的“双限房”。 北京、广州、天津以及此次的南京,推出限价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特定对象出售普通商品房,实际是政府对首次置业的新就业人才的一种补贴方式。合肥此前曾提出将探索建设限价房,不过截至目前尚未有实质进展。 目前,包括合肥在内的各主要城市,公租房建设已经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流。绝大多数城市的公租房,只租不售。不过上海已提出公租房将分为“只租不售”和“先租后售”两类。“只租不售”的房源主要为在市中心和郊区主城区内筹措的房源;“先租后售”的房源主要为在近郊大型居住社区内筹集的房源,申请家庭居住满一定年限后,具有支付能力并符合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购买。 已有专家学者提出一个研究方向:未来公租房将作为有产权房,对特定人群出售。租赁公租房一定年限的,可优先购买房屋产权,价格将比市价便宜。 根本:让收入增速跑赢房价 而控制好房价上涨速度,形成较合理的租售比,则是政府最主要的任务。如果收入增长的速度长时期持续低于房价上涨速度,低龄化、超前性、恐慌性购房就很难避免。而市场也可以进入有序而理想的状态。 合肥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朱德开表示,政府应增加中小型商品房的供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轻购房者的压力。一方面,政府加大土地供给,鼓励开发商建设适合年轻人消费能力的中小户型,从而加大商品房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对于首次置业的年轻人(毕业5年以上),可考虑给予购房者补贴或是利率优惠,以此减轻年轻人购房压力。 点评:房价一年又一年的涨,让大家心里头很心慌,再加上工资的增速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很多人“被迫”过早买下房产,过早背上房贷。 来源:新安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