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如何真正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3-07 人气:821 |
??? “国五条”是今年两会的热点问题,媒体普遍关注“国五条”是否会推高新房价格,事实上,目前的房价已经让很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几天来,一些政协委员均对本报记者表示应该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多建设公租房,要让中低收入群体用低廉的价格租得起房。
在住房市场商品化程度逐步深入的情况下,以经济适用房为核心的数量规模有限的保障性住房在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问题时却显乏力,保障房建设体系的不完善,“中国式保障房”的关键在于什么?如何让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更公 平、公开? 全国政协委员、富力地产董事长张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障性住房中,政府应该主要建廉租房、公租房,现在商品房按市场化运行,政府关注的重点更应该放在百姓是否能租得起房子,没有钱买房也要保证有房子可以租,很低廉的价格租给这些群体,就算下岗也能付得起租金,所以应该多建廉租房、公租房。 此外,张力还认为,现在保障性住房规模做得不是特别完善,应该按照各个区域城市的不同来制定,不能一刀切。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当“双轨统筹”,即在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一定要强调我们这几年一直推行的在保障房轨道上加快低收入阶层、收入夹心层住有所居的有效供给,就是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房。如果措施基本到位的话,其实商品房市场的房价问题不像大家感受到的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所有低收入阶层、收入夹心层都住有所居了,那么商品房这边就相对从容了,大家行使消费主权,对应开发商的生产主权,大家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一起来做自由选择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 国5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这意味着5年时间内1800多万户城镇家庭住上新房,数千万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如今这组数字还在增加,最终目标将是3600万套。 那么,随着建设保障房力度加大,保障房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到位率低,缺口较大,如何解决费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作为金融机构,应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优先支持首次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控制投资型购房,继续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对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廉租房、 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力度。 闫冰竹建议,要突出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适合保障房收益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采用股权质押、在建工程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和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等组合担保和住房公积金、土地出让金、廉租房租金收费权等质押担保,加大保障房建设支持力度。 也有委员建议,要拓宽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合理调控土地,取消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转变保障模式,逐步将目前以“产权+实物保障”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使用权+货币补贴”为主的模式,重点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并作为政府公共产品提供给最需要的人,而不 是大部分人。保障房后期管理应由企业商业化管理,国家对保障房后期的物业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对于商品房小区应强制执行配建10%保障房的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提出,对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房或购房的银行贷款,应实行低利率,鼓励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公租房的建设,解决员工的住房困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将增加市场对新增住房的需求,而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是增加市场供应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制的必要途径。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