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资金价格易改行政坚冰难融 |
来源: 发布日期:2013-08-01 人气:918 |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近尾声,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行政权力对资金配置的影响,可能超过了资金价格本身。在贷款利率全放开之后,仍有一些资金价格改革需要推进。大体集中在以下领域: 一是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其中最关键的可能是储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迫切需要具体的金融产品来替代利率管制放松时留下的真空,在负债侧的利率市场化其实也已进程过半,理由在于通过信托、理财和私募等产品所吸收的资金,并不逊色于传统的存款产品。央行后续能如市场预期那样推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D),如果CD是面对金融机构、企业和住户部门的一年期以内的产品,并且有较好的流动性,那么从资金价格层面,在CD重新面世和得到投资者追捧之后,银行层面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接近尾声了。 CD的推出,对住户部门而言,是传统储蓄和理财产品的强力替代产品;对企业而言,是改善现金管理的良好工具,如果金融机构也被允许投资CD,则其对改善流动性管理也有好处。考虑到投资主体、资金规模和信用水平的不同,对住户、企业和金融机构的CD也会出现定价差异。 二是和IPO相关的利率市场化。这一点很少得到关注,在中国,最为严厉的利率管制集中体现在储蓄利率和IPO定价,储蓄利率通常是受管制的负税率,IPO的高价则显示出上市企业融资的低利率。现在有迹象显示IPO机制可能会向市场化倾斜,但离市场化仍然路途遥远。 三是就银行体系的利率市场化而言,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如果年内顺利推出CD,我们可以认为,就资金对内价格层面的市场化便接近结束。资金对外价格层面的市场化则是汇率改革,这些改革可能集中在放宽人民币对美元等的波动幅度,至少从目前的±1%放宽到±1.5%甚或更多;改革人民币参考的货币篮子,降低美元权重并增加非美元权重;改革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等。我甚至相信,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均可以在2015年底之前顺利完成。金融改革将单兵突进。 四是就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而言,行政障碍更多,IPO和再融资如何市场化,还是需要回归到交易所会员共议共决去解决;资本市场有股无债,尤其是缺乏场内交易的不同信用债问题恐怕暂难解决;市场化的退市机制也很遥远。再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及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因此资本市场的积弱问题难以解决,至少就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而言,路途还远,进程也缓。如果再迟延,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情况会越发严重。 即便银行存贷款利率放开,即便IPO的定价相对过去有所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中国就大功告成了吗?我的看法是:价格改革易行,行政坚冰难融。 首先,从银行体系看,贷款规模仍将存在,银行和政府、国企的关系仍显行政化。目前信贷资金去向大约可以归纳为四个1/4:1/4去了地方政府,1/4去了央企和地方国企,1/4去了房地产和相关行业,1/4 去了小微企业和住户部门。由于国有银行对地方政府、国企的贷款可能产生的后果行政免责,因此才导致地方政府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