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对立两派 得主忧中国房地产 |
来源: 发布日期:2013-10-15 人气:930 |
??? 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晚上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本届诺奖的最后悬念。
说到获奖的经济学家,有这样一本书叫做《非理性繁荣》,作者预言,美股市场的投资泡沫即将破灭。就在这本书2000年开卖的同时,美国股市出现暴跌,几周之内,跌幅超过30%。 随后,在2006年,这本书的作者再次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将破灭。在第二年,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崩盘,美国陷入次贷危机的风暴,全球经济遭遇剧烈地震。 这位经济学家叫做罗伯特·席勒,67岁,耶鲁大学教授,人们称之为泡沫预言家。昨天晚上,席勒与同为美国经济学家的尤金·法马、以及拉尔斯·彼得·汉森,共同分享了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得知自己获奖之后,席勒连说:无法相信。 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成果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集中在金融领域,集中在资产价格的经验主义分析。然而,这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获奖经济学家的理论竟然是完全对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股票的价格可以预测吗?对于不少股民来说,这个问题就像是打开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然而问题的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的。首先,其中一位得主法马的理论是有效市场假说,简单可以理解为,股票价格无法预测,这也改变了随后的市场实践,指数基金在全球股票市场上的形成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法马认为是叫有效市场假说,比如说他认为一个炒股的人,他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所有的信息,不存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所谓你要打听小道消息,有内幕消息,靠消息来炒股,他认为在这个市场里面不存在,你知道的消息别人都是知道的。所以法马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下边,个人不可能诞生市场,也就是说你所有的预测某一个股票的价格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都是无效的。 而对于另一位得主席勒则持相反的观点。在他看来,各人对资产价格的判断并不相同,股票价格可以预测。人们可以判断现在的股票价格究竟是太高了,还是太低了,是否是恐慌的结果,是否属于疯狂的股票价格,因此,这并非是有效市场,而是人的极端心里的反映。 财经评论员叶檀:你如果相信罗伯特席勒的理论,你就可以运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就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因为市场有时候总是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时候你战胜非理性因素你也就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在A股市场上我们也看得非常的清楚,我们现在A股市场很低迷,有时候这种低迷是非理性的,其实是一种恐慌情绪的反映,做非经济还可以,这时候在某些领域他是有投资机会的。 在马光远看来,这两位诺奖得住一位是理想派,一位是现实主义者。而只有在经济学领域才能够看到两个不同观点的人同时获奖的情况。对于现实主义的席勒来说,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泡沫预言家"。在房地产领域,他创造的席勒指数如今已经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指标,同时,席勒也曾在多种场合表示,他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感到担忧。 马光远:谈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时候,席勒谈美国房地产市场,2007年以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情况是一样的,因为他是一个谨慎的对风险非常厌恶的一个金融专家,所以这个指数本身应该说对中国很多研究房地产领域的人来讲的话这个指数并不陌生,他很多情况下认为,金融资产价格本身,最终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完全是由于人民的投机狂热造成的,所以他对每一个资产价格泡沫应该说都发出了警示包括中国的房地产。 有学者说,诺贝尔奖里最难预测的就是经济学奖,比预测经济学奖得主更难的是次次准确预言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因为,再完美的模型套到真实的故事里都会参杂人性的冲动。究竟席勒的预言是否成真,也只能留待时间检验。 来源:中国广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