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房产局:二手房资金托管计息软件正在研究开发 |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4-24 人气:991 |
??? 合肥房产部门2005年起实施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不收费用但也“不计利息”。8年来,上千万元的利息收入绝大部分上缴了财政。本报曾连续刊发报道关注利息的用途和归属权,今年元月初,合肥市房产局负责人称将调研、完善此制度。记者昨日获悉,合肥市房产局目前正在研究开发计息软件,称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对方的公积金贷款迟迟下不来,他二十多万元首付款放在房产局指定的托管账户快半年了,真急人。”合肥市民李先生因急等钱用才卖了房子,现在却眼睁睁看着钱存在托管账户取不出来。这个房子我也是东挪西借凑钱买的,高额房款利息我还得继续付,但买家的首付款在托管账户产生的利息却跟我一点关系没有。”面对这样的现实,李先生有些难以接受。根据合肥市房产局2005年出台的有关文件,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生成的利息不向买卖双方支付,“归公”纳入市财政管理。 “你们报道中房产局领导说群众利息无小事,还说继续探讨让托管制度更完善,现在可有进展?”李先生多次给记者打来电话咨询进展。去年12月30日以来,本报连续刊发系列报道关注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的利息政策。在本报报道的推动下,合肥市财政局下派工作组查账,查明8年来托管资金共计产生利息1270.18万元,房产部门从利息收入中列支30.11万元,其余均上缴财政。“要不要计利息?怎么计?是不是考虑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托管工作?还是交给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市场化操作?我们会到外地调研,制度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今年1月7日,合肥市房产局局长汪菊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4月中旬,合肥一市民在“合肥市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上咨询二手房资金托管为什么不计利息一事。4月21日,合肥市房产局答复称:该局接到此建议后正在研究开发计息软件,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正在研究开发计息软件。”昨天,合肥市房产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研究开发计息软件需要时间,目前没有具体时间表。“领导去了外地出差。”这位人士表示目前能说的就是确定安排了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争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等到有了下一步明确进展,我们一定会及时向你们通报,告知市民。” 新闻背景 为保障市民在二手房交易中的资金安全,防止“桃园事件”的重演,2005年10月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模式在合肥全市推行。房产局在银行设立专门的资金托管账户。买方将房款汇进托管账户,房屋交易成功后,卖方凭房产部门开具的支票去银行取出房款。托管实行自愿,不收费用。考虑到这项“额外服务”有一定成本,合肥市房产局在资金托管协议中约定不计资金利息。 合肥在国内首创二手房交易资金托管模式,被很多城市学习借鉴。开展托管的城市大多采取与合肥类似的方式,即政府主导、不收费用、不计利息,也有少数城市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收取费用、计提利息。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12月~2010年12月底,合肥市房产局二手房交易资金共托管8万多户,涉及资金200多亿元,累计利息相当可观。2013年12月30日,新安晚报带着读者的疑问,对这笔利息的数额和去向进行了关注。 经过本报连续关注,2014年1月7日,二手房托管资金“利息账本”终于揭开面纱。根据合肥市房产局通报,8年来,托管资金共计产生利息1270.18万元,房产部门从利息收入中列支30.11万元,其余均上缴财政。合肥市房产局表示,“实际行政成本肯定远远高于利息收入。” 当时,合肥房产局局长汪菊喜在接受新安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会继续探讨让托管制度更完善,“要不要计利息?怎么计?是不是考虑成立专门机构开展托管工作?还是交给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市场化操作?我们会到外地调研。” ??? 来源: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