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欲推新型城镇化试点:向城镇释放更多权力 |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9-17 人气:732 |
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李克强指出,我国各地情况差别较大、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选择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工作"。全国一些省市已经开始推进试点工作,比如广东省就开始制定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众咨询稿)。 由此可以看出,在限制大城市人口的前提下,新型城镇化主要是发展中小城市,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大的小城镇。原因很简单,大城市已经过于拥挤,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显然,中国人口城镇化不能只靠大城市,还要依靠中小城市和镇。所以,国家规划的是"城镇化",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城市化"。 镇对于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起到独特的作用。这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关部委提出了"新型设市模式"。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城、镇、乡三种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我们对"城化"的模式已经熟悉,而对"镇化"比较陌生,这还需要探索,需要自下而上的创造力,这是试点镇需要承担的任务。 激发镇一级自下而上创造力的前提是放权,大家议论"镇级市"也是着眼于放权。试点阶段,当然是极少数镇先行,获得比较大的权限。但试点之后,是普遍推行放权还是只向少数镇放权呢?我们认为应该是前者,那样才会激发自下而上的探索。如果只向少数镇放权,就仍然是自上而下的引导,由上级政府分配资源,只是"城化"的一部分。如果试点之后要普遍放权,那就没必要搞"镇改市"--不可能所有镇都变成镇级市,镇级市这个概念本身就包含有特殊性。 设立中心镇的目的是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中心镇获得土地、财政方面的倾斜,也有较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中心镇为基础,应向更多的镇更大地放权。如果普遍向镇放权,县级政府可以控制的资源就会大大减少,可能还会推动省直管县的进程,这牵涉到政府间事权划分的重大问题。 因此,城镇化不仅是吸收更多农民就地就业,改善东西部失衡,拉动内需,也与行政改革有关,赋予镇更多的权力,实现省直管县,减少行政层级,重新划分相匹配的事权,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